2024年阅读摘录

余秋雨《文化苦旅》

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象都生机勃勃。

吴军《数学之美》

每当弗莱德和我谈起各自少年时的教育,我们都同意这样几个观点。首先,小学生和中学生其实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读书,而他们的社会经验、生活能力以及在那时树立起的志向将帮助他们的一生。第二,中学阶段花很多时间比同伴多读的课程,上大学以后用很短时间就能读完,因为在大学阶段,人的理解力要强得多。举个例子,在中学需要花500小时才能学会的内容,在大学可能花100小时就够了。因此,一个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建立的那一点点优势在大学很快就会丧失殆尽。第三,学习(和教育)是持续一辈子的过程,很多中学成绩优异的亚裔学生进入名校后表现明显不如那些出于兴趣而读书的美国同伴,因前者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第四,书本的内容可以早学,也可以晚学,但是错过了成长阶段却是无法补回来的。(因此,少年班的做法不足取。)现在中国的好学校里,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比我当时要多,更比贾里尼克要多得多,但是这些孩子今天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在学术上的建树不如我,更不如贾里尼克。这实在是教育的误区。

丘成桐《我的几何人生》

从这次和多年来同行间的摩擦,可见世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就算拿到菲尔兹奖,人生也不会就此步步高升。地心吸力会发挥作用,拖你后腿,有时甚至拖垮你。

虽然金钱需要考虑,但正如五柳先生说的,它并不是一切,做人要看远些。我会在高研院的一年尽力工作和学习,然后再找更理想的位置。

自1987年开始,过去三十多年我都在哈佛度过。诚然,这么多年,不一定天天都快乐,但总的来说是美好的日子,或者谚语说得对,“第三次,便顺意”。

顾险峰

大多数浅层次的智力劳动很快会被AI所承担,年轻人求学期间尽量学习更为深刻的理工科方向,才能保证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沃尔特·艾萨克森 《埃隆·马斯克传》

先设定一个不切实际的时间表,然后“取法乎上得其中”——疯狂的想法原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结果是很多年之后最终实现了。